
最后的可汗
1950年前后,俾路支地区卡拉特可汗的孩子们在王宫的花园里玩耍,记者西尔维亚·A·马西森拍下了这幅照片。孩子们的父亲米尔·艾哈迈德·亚尔可汗告诉马西森说,他仿照“玛丽皇后号”邮轮设计了这座宫殿。马西森写道:“宫殿有几层‘甲板’,可汗自己的房间位于顶层‘甲板’的‘船长室’内。”1948年,卡拉特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尽管米尔·艾哈迈德·亚尔可汗曾在1958年参与了一场短暂且不成功的叛乱,巴基斯坦政府后来还是免除了他的权位。马西森记载道,当可汗在宫殿内负隅顽抗时,“一枚从巴基斯坦人营地打来的炮弹炸掉了可汗宫殿旁私人清真寺尖塔的顶层,另一发炮弹将他的起居室一角炸得粉碎”。
——玛格丽特· G · 柴可维芡

在世界之端
罗伯特·E·培利正在他位于北极附近的耶苏普角的营地旁边审视地平线。当在北极钉下了那个标志着人类首次到达北极的标志牌之后,他写道,“在我确切地知道我已经完成了目标之后,这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我想做的,睡觉。”在第二天下午撤离营地之前,他还抽出了时间给他妻子写了一封明信片:“亲爱的乔,我终于成功了。我到这里已经有一天了,再过一小时我就启程回家,爱你和孩子们。”
——玛格丽特·G·柴可维芡

在动画王国建立之前
图为正在测试摄影机的21岁的沃尔特·迪斯尼,1923年他带着巨大的梦想和一点微薄的资金到了好莱坞。在被大的电影公司拒绝之后,这个年轻的动画天才开始运营自己的公司,并且创造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动画形象。但是那只直接影响一个巨大动画帝国的创建的老鼠并不是迪斯尼画的--当迪斯尼用假音模仿老鼠说话的时候,他的长期合作者沃克斯受到启发,构思出了米老鼠的形象。1963年在国家地理的一次采访时,迪斯尼说:“我相信,我除了艺术家之外什么都不是,我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商人。”
——西沃恩·罗思

小小狂欢者
在“油腻星期二”狂欢期间,两个新奥尔良的孩童停下脚步,让《皮尤卡恩时报》的摄影记者约翰· 依波立特· 科基耶拍照。孩子们脸上的面具只是两人身份之谜的一部分。如今,既不知道照片上两人的名字,也不知道拍摄日期(这张照片没有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过),但肯定的是,科基耶曾于1912年到1920年间在报社任职。他们甚至可能根本不是女孩。新奥尔良威廉斯研究中心的历史学家约翰· T· 马吉尔说:“那个年代,在‘油腻星期二’狂欢节上男扮女装并不稀罕。但那时的异装行为和如今新奥尔良法国区的异装游行意义却不尽相同。”
——玛格丽特· G · 柴可维芡

美国-墨西哥边界围栏
一群冰岛人站在自行车上并努力保持平衡,正兴致勃勃地观看足球运动员们进行练习。国家地理于1943年刊登这张照片,其拍摄时间估计为40年代早期,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在欧洲肆虐。官面上是中立国的冰岛,却在这场大战中扮演了一个战略性的角色,它允许英军和美军以冰岛为基地进行协作,确保了盟军对于北大西洋的控制。足球传到冰岛也不过50年左右,但是立刻就流行起来。直至今日,冰岛的国家男队还从未在世界杯上有所建树,不过国家女队的排名倒是一直保持在世界前20强之内。
——西沃恩·罗思

路易斯的鲑鱼
已故的路易斯·马登,一个超越了传奇的人,他为国家地理撰文和拍照已经有64年了,他对每个他接触到的故事都充满了激情。马登精通五门语言,并且是水下摄影的先驱,“慷慨号”残骸的发现者……列出他的一小部分成就,就能发现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在1941年巴拿马的一次任务中,他找到了火山斜坡上的鲑鱼流,碰巧看到了三道彩虹,并记录下了那个奇妙的瞬间。他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捕鱼是一种慰藉,是战争的对立面,它是一种文明的,温和的,能令人复原的行为。”
——凯茜·纽曼

救助金丝雀
一个微小的心跳对于业余鸟类医生帕特里克·朗伯而言,意义非常丰富。他用合成板制作的检查铺板可以固定鸟类。“安全并且不会伤及羽毛和别的部位”,这段话就写在这张照片的背面。国家地理1940年就拍摄了这张照片但一直没有发表在杂志上。这个新泽西男人接收的患者们也五花八门,包括了“一只因为好奇而走进电风扇的鹦鹉”,“一只由于闪电而致盲的金丝雀,必须被教会洗澡以及找到进食和饮水的地方。由于无法分辨日光,这只鸟总是在午夜开始高声歌唱。”
——玛格丽特·G·柴可维芡

旌旗招展
在远离海岸的地方,一万名准水手在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大湖海军训练站组成了美国国旗的形状。这张照片在1918年3月随着美国前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撰写的文章一起发布过,他在当时对新应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们进行的演说中强调了军礼的重要性。塔夫脱在讲稿中写道,“美国年轻人崇尚自由独立,这使得向他们解释仪式的意义更为必要。他们的自信和自负使他们厌恶军礼,所以要提醒他们处于下属地位,暗中让他们学会顺从,如果他们想成为好士兵,这是必须的。”
——玛格丽特·G·柴可维芡

黑猩猩的星际迷航
在地球上,它的体重将近18公斤。但1961年1月,当这只名叫哈姆的黑猩猩在水星-红石2号火箭上进行一次为时16分钟的飞行时,有6分30秒的时间它是没有重量的。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利用黑猩猩的太空飞行,对即将被他们送入太空的人类宇航员所使用的生命维持系统进行研究:在计算机追踪评定哈姆对各项简单任务的执行情况时,各种传感器监测着它的各项重要生命指标。哈姆出色地通过了所有测试。1961年5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曾有一篇文章刊登了这张哈姆返回地球的照片,文中提到:“瘀青的鼻子是哈姆身上唯一的伤处。”
——玛格丽特·G·柴可维芡

大快活
路易斯·马登生前是《国家地理》的撰稿人和摄影师,他不但曾亲临现场报道汤加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的登基大典,还抓拍到这位君主冲浪的情景。这幅照片刊于1968年3月号杂志,图说写道:“147公斤重的陶法阿豪·图普驾着特大号冲浪板在太平洋的卷浪中驰骋。”据马登观察,汤加人并不在乎低热量。他写道:“闲逛的小伙子们对路过的美女大叫‘Foi'atelolo, ta oˉ mu'a mata maˉhina hopo!’(嘿,装满油的小肥肝儿,我们去看月出吧!)烤猪的肝脏是供贵客享用的上等佳肴。汤加人非常喜好肥腻多油的食物,所以任何心智正常的汤加姑娘都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奉承话。”
——玛格丽特· G · 柴可维芡

大冰桥
1920年1月23日,冰雪结成的巨壳把整个尼亚加拉瀑布盖了个严实。这个冰壳横跨美国和加拿大国境,将冰下奔腾的瀑布发出的咆哮裹藏其中。1922年4月的《国家地理》杂志曾刊登本图,当时的图片说明抱怨,从瀑布引走水流用于发电损害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如今,替代旧造的现代化水电站可生产826.5万千瓦的清洁电力。全球气候变暖并未令尼亚加拉瀑布横跨两国的“冰桥”成为历史。虽然现在的冬季气温比早年略有上升,但在今后的至少半个世纪内,人们仍有望每年看到这座“冰桥”。
——西沃恩·罗思

《国家地理》眼中的老北京
雕梁画栋的皇家建筑,韵味十足的北京集市,风光迤逦的天府之城,名扬四海的瓷器之乡……1920年11月的《国家地理》是一本中国专辑,杂志的四位作者詹姆斯·阿瑟·马勒、约瑟夫·比奇博士、小盖伊·马吉和弗兰克· B ·伦兹走访中国南北的大小城市,为西方的读者揭开了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不难想象,当时中国人,特别是老北京人的生活曾带给美国读者怎样的惊奇:推独轮车的壮年男子、高声吆喝的路边小贩、表演杂耍的街头艺人……甚至还有骆驼在大街小巷穿行。杂志中刊登的这张彩色图片,拍摄的是一条刚刚翻新拓宽的北京街道。这位奔忙了一天的车把式正将马车停靠在路边,喝水小憩。
——王丽蕊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